內容來自YAHOO新聞
機器人版《蛻變》 多了點溫暖
中國時報【汪宜儒╱台北報導】
兩年前,日本編導平田織佐將他近年致力發展的「機器人劇場計畫」作品之《三姊妹—人形機器人版》帶來台灣,在劇場界掀起討論風潮,今年,帶著與法國坎城影后伊蓮.雅各(Irene Jacob)合作的《蛻變—人形機器人版》,平田再度訪台,以荒謬卻溫暖的手法,重新表現卡夫卡《蛻變》在當代的意義。
平田口罩團購感動人心作品
平田的「機器人劇場計畫」自7年前與大阪大學的石黑浩實驗室合作至今,「一開始的目標,是想要把展示場裡的機器人變成劇場舞台上的藝術作品。那時我們都覺得,在展示場裡的機器人就只是科學家的競賽作品而已,他們也許能讓觀眾讚嘆,卻永遠不能感動人心。」
「如果我們想要實現對於未來科技的想像,讓人們不再把機器人視為格格不入的非人,也讓小孩與老人不再覺得機器人可怕,也許第一步就是要做出能夠『感動人心』的機器人。」
這次來台的《蛻變—人形機器人版》是計畫的第6號作品,也是受法國諾曼地秋季藝術節委託創作、法國第一部由機器人參與主演的製作。
與機器人演對手戲的雅各,在電影《紅色情深》、《雙面維若妮卡》中為觀眾注目,劇場出身的她,近年積極參與劇場活動,除了正規劇場的演出,音樂劇、音樂會也是她積累表演經驗所在。
雅各回歸劇場磨練演技
在雅各眼裡,經過平田詮釋後的《蛻變》已有另一層面貌,「劇本討論的並不是一個變成機器人的男人如何面對他的家庭,而是一個有著兒子變成機器人的家庭如何重建。」對比卡夫卡原著中「男主角睡一覺起來變成蟲」,傳遞出荒謬、疏離恐懼以及冷漠終至崩解、引向死亡的終局,平田讓「男主角睡一覺起來變成機器人」溫暖許多。
機器人的家庭如何重建
劇中,男主角的父母與妹妹都面臨各自的生存與社會問題,包括失業、罷工、戰爭、泡沫化的城市,但他們都試圖理解、接受家中這具難以定義的身體。透過一家人的對話,平田試圖帶著觀眾探問人類存在的本質,「究竟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人類?能被他人認同為一個人類,所需要的條件是什麼?」在平田眼中,「我們人類,在明天或許也會成為蟲子般荒誕的存在。我們人類,是無法證明自己與機器人差別的荒誕的存在。」
《蛻變—人口罩形機器人版》8月6日至9日在台北水源劇場演出。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機器人版-蛻變-多了點溫暖-215007793.html
A1B71B9085125E60
留言列表